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搜索
查看: 6667|回复: 0

拜登当选总统在望 中美关系将出现7种新可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5 12:2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拜登当选总统在望 中美关系将出现7种新可能


美国大选结果将至,拜登料会首先取得270张选举人票当选,川普阵营则质疑选举舞弊,计划提出法律挑战。不管如何,拜登如顺利入主白宫,中美关係会怎样变化、有没有喘息空间都引人关注。只要看看拜登的中国政策团队,或许可见端倪--当中大概有7种可能性,涵盖两个相同、五个不同。

根据目前已知的信息,拜登的中国问题智囊团主要包括以下成员:

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他在奥巴马政府时期先后担任过副总统拜登的国家安全顾问、总统奥巴马的副国安顾问,并在2015至2017年间担任国务院副国务卿。布林肯还是一家爲企业提供地缘政治和政策咨询的公司——WestExec Advisors的创始人之一。

杰克•沙利文 (Jake Sullivan)。他是拜登2020竞选团队的高级政策顾问。在奥巴马政府时期,他接替布林肯担任了副总统拜登的国家安全顾问。在此之前,他是国务院政策计划部主任。

拜登中国政策团队 多来自奥巴马时代

苏珊·赖斯(Susan Rice)。她是拜登在奥巴马政府时期的关键同僚,2009年曾被任命爲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并于2013年成爲奥巴马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

萨曼莎·鲍威尔(Samantha Power)。他曾是奥巴马的亲密幕僚,从奥巴马担任参议员时期便是他的外交政策助手,并在奥巴马2008年竞选总统时担任他的高级外交政策顾问,2013年起担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

库尔特·坎贝尔 (Kurt Campbell)。他在2009至2013年间担任国务院主管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是奥巴马政府负责中国事务的核心成员之一。在离开国务院之后,坎贝尔成立了一家名爲The Asia Group的谘询公司,爲有意进入和开拓亚洲市场的企业提供战略和商业建议。

伊利•拉特纳 (Ely Ratner)。他目前是华盛顿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的执行副总裁和研究主任。他2015年至2017年担任副总统拜登的副国家安全顾问,并于2011年至2012年在国务院中国-蒙古事务办公室任职。

托马斯•多尼伦(Thomas Donilon)。他曾在2010至2013年间担任奥巴马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

从履历来看,拜登的中国问题顾问几乎全部来自奥巴马政府。乔治.布殊美中关係基金会总裁方大爲(David Firestein)指出,他们对中国的看法和川普政府是相当不一样;因此拜登倘当选,对中国政策会很不同。

美国之音网站整理拜登中国团队过去的言论,可预计拜登的中国政策会有7种可能性,包括两个相同或相似、五个不同。

第一个相同或相似:继续反思对中国接触政策

美国前总统尼克逊(1969-74)时期以来,民主、共和两党的"对中国接触政策"都基于一项假设:如果美国加深和中国的商业、外交及文化往来,并努力将中国纳入国际体系,中国就会朝著美国所希望的方向改变,比如政治自由化,经济市场化,更遵守国际规则,参与公平竞争和国际合作。

但这一观点在奥巴马事期已改变。正如库尔特·坎贝尔、伊利·拉特纳2018年在《外交事务》发表文章称,美国的外交政策届多年来一直高估了美国改变中国的能力,既往的对中国政策是基于对中国的错误期待,并没能促使中国做出美国所希望的改变。他们呼吁"摒弃过去那种一厢情愿的想法"。

第二个相同或相似:支持南海航行自由、台湾现状、与印太合作

拜登的中国问题顾问对南中国海的关注主要集中在航行自由的问题上。

布林肯2020年5月在CBS的一个访谈上表示,美国在南海的政策基础是确保自由航行,其参与会是从坚持国际法,以外交手段解决领土争端的角度出发。坎贝尔认爲,美国需要让中国认识到对航行自由的威胁,可能对中国经济産生破坏性后果。

在台湾问题上,坎贝尔曾表示,不单方面改变现状可能是最好的战略。多名拜登的中国问题顾问,都曾表达继续"重返亚太"战略的意愿,这与川普的印太战略有吻合之处。

第一个不同:不冷战、不脱钩

儘管对接触政策有所反思,但拜登的中国问题顾问普遍不赞同"新冷战"和与中国"脱鈎"的说法。

伊利•拉特纳今年8月在保尔森研究所的访谈中表示,中美两国不会走向冷战。他认爲,与冷战时期不同的是,中国和美国现在有更密切的经济交流,中国也已经融入国际体系,其他国家并不愿意在两个集团之间选边站。他提出,应该一个议题一个议题地与中国竞争,而不是重演冷战式的全面对抗。

安东尼•布林肯九月在美国商会的一场活动上说,"我认爲,像一些人提出的那样,试图完全与中国脱鈎,这是不现实的,而且最终会适得其反"。

第二个不同:美国的焦点要从改变中国,变为提升美国竞争力

在不走向中美冷战,不完全实现中美脱鈎的前提下,拜登团队强调与中国博弈时,要提升美国自身竞争力。

伊利•拉特纳2018年在《外交事务》上写道,"美国亚洲战略的指导方针,应该是既不寻求孤立和削弱中国,也不试图使中国变得更好。华盛顿应该更多地关注自己和盟友的力量与行爲"。

托马斯•多尼伦去年6月在《外交事务》上撰文,批评川普的贸易战是与中国竞争的错误手段。他写道,"防御性保护主义应对不了中国的挑战,只有(美国)国内复苏才能做到这一点"。

第三个不同:恢复盟友关係与国际领导力

拜登的中国问题顾问们还有一个共识,就是美国应该抛弃川普时期的"美国优先"原则,修复与盟友的关係,继续领导世界。

布林肯在哈德逊研究所的讲话中提到,中国一直以来将美国所拥有的联盟,视爲美国的核心力量来源,而这"正是中国不曾享有的"。他批评川普的政策削弱了美国的联盟,尤其是在亚洲,正中中国下怀。

此外,他还指出,中国一直试图在国际组织中提升自己的领导力,以抢佔美国的利益,而美国自行放弃领导地位,爲中国提供了可乘之机。

曾担任过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的苏珊·赖斯也多次撰文表达了相同的观点。

这些外交政策专家认爲,虽然包括世卫组织在内的国际组织具有缺陷,亟需改革,但美国要做的不是退出,而是继续加强在这些组织中的领导地位,从而主导改革,确保改革方向符合美国利益。

第四个不同:将价值观作爲外交政策的核心

中美竞争也涉及到两种价值观之争,拜登的智囊们认爲,赢得价值观之争爲美国在世界范围内争取更广泛的支持,抵抗中国的意识形态和治理模式输出至关重要。多位拜登的中国问题智囊表示,拜登政府会将人权问题摆在对华政策的关键位置上。

布林肯曾表示,全世界目前正出现"民主的衰退",而中国正试图利用这一点,"爲我们自己的麻烦火上浇",因此,美国在这个时候更需要担当自由世界的领导角色。

第五个不同:站在强势地位与中国合作

拜登的中国问题顾问们在著力于中美竞争的同时,也都表达了中美在气候变化、应对疫情、防止核扩散等全球议题上合作的必要性。

今年4月,100多名前官员和学者发表声明,认爲中国应对新冠疫情负责,但同时呼吁美国在抗击疫情上与中国合作。这封公开声明的签署者当中就包括赖斯、布林肯和沙利文。

沙利文和坎贝尔在《外交事务》上发表的文章指出,美国不应该与中国先合作再竞争,应该避免让合作变成中国讨价还价的筹码;而是必须准备好"全程竞争",只在"我们真正有效地设定了竞争条件后才合作"。

美国时政评论人士,从历史来看,任何一个刚当选的美国总统都会在第一年里试图跟中国发展合作关係;因此,如果拜登胜选,也会见到一段冷静时期,但或在一年左右之后,中美可能会回到现在的紧张状态。

香港经济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SiXiang.com 思乡思想

GMT+8, 2024-3-28 17:2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